二連浩特市(簡稱二連)位于祖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與蒙古國扎門烏德市隔界相望,兩市區間距離9公里。轄區面積4015.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總人口近10萬人。
“二連浩特”是蒙語的漢譯音,“二連”原名“額仁”,沿用市郊“額仁達布散淖爾”(現譯二連鹽池)之名。“額仁”是牧人對荒漠戈壁景色的一種美好描述,有海市蜃樓的意思。
二連市地勢平坦,由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平均海拔為932.2米。二連市地表無河流 ,地下有古河道穿境而過。受蒙古高氣壓影響,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和干旱荒漠草原氣候。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短暫炎熱,秋季天高氣爽,冬季漫長寒冷。年均氣溫3.4℃左右,年均降水量142.2毫米,無霜期90-120天,采暖期210天。
二連浩特市轄3個街道、1個蘇木:烏蘭街道、錫林街道、東城街道、格日勒敖都蘇木
恐龍博物館
二連市恐龍博物館位于二連市中心地段,始建于1989年,擴建竣工于2002年9月??铸埐┪镳^造型美觀大方,館舍主體為三層結構,內設古生物化石和二連發展史兩個展廳。古生物化石展廳內展出二連鹽池出土的部分較珍貴的恐龍化石、哺乳動物化石及恐龍化石裝架,二連發展史大廳主要展示二連市的歷史與開放發展成果。
恐龍遺址
二連地區是亞洲最早發現恐龍化石及恐龍蛋化石的地區之一,素有“恐龍之鄉”的美譽。恐龍遺址位于距市中心9公里的二連鹽池一帶,早在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這里湖泊密布,氣候濕熱,密林叢生,是恐龍生息繁衍的樂園。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100年中,先后有俄、美、加等近十個國家和我國的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在這里進行過七次大型考察和挖掘。陸續發現盤足龍、歐氏阿萊龍、鴨嘴龍、似鳥龍等十余種恐龍化石,出土了大量較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其中,恐龍蛋化石的發現創我國最早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