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內蒙古
省會:呼和浩特
位置:位于我國北邊中部,東經97°12’至126°04’,北緯37°34’至53°23’,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多草原(6大草原)和湖泊(1000多個)。
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 約占國土面積的12.3%。
人口:2375.54萬(1999年底),占全國總人口的1.88%。
民族:目前內蒙古有49個民族,主要以蒙古族和漢族為主,此外還有朝鮮、回、滿、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
行政區劃: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自治區。全區現設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4個省轄市;呼倫貝爾、興安、哲里木、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巴彥淖爾、阿拉善8個盟;16個縣級市、17個縣,52個旗,其中包括鄂倫春、鄂溫克、莫力達瓦達斡爾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我國建立最早的一個民族自治區,是中國第三大省區;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設四個直轄市,八個盟,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地為呼和浩特市..... 內蒙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居住著49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為1850萬余人,占全區總人口的80.1%;蒙古族人口第二,為378萬余人...
內蒙古自治區處于著名的蒙古高原東南部,大多數地方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形地貌多種多樣。內蒙古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從東北向西南綿延3000多公里,可劃分為呼倫貝爾高原、錫林郭勒高原、烏蘭察布高原和巴彥淖爾、阿拉善及鄂爾多斯高原四部分.....
在內蒙古遼闊富饒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豐美的草場,肥沃的農田,廣闊的水面,眾多的野生動植物和無窮無盡的礦藏資源。全區礦產儲量潛在價值(不含石油、天然氣)達13萬億元,居全國第三位。內蒙古有"東林西鐵,南糧北牧,遍地礦藏"的美譽。
內蒙古擁有奇特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名勝古跡有四大類別,即陵園古墓、古城遺址、寺廟古塔以及革命家、革命活動遺址。內蒙古的自然景觀有:呼倫貝爾大草原、錫林郭勒大草原、大興安嶺原始森林.....內蒙古地大物博,物產豐盈。土特產品有羅布麻、蘆葦、文冠果、紅豆、沙棗、、黃芪、蓯蓉、犴鼻、熊掌、鹿尾、中華麥飯石、巴林彩石...
內蒙古已形成了以首府呼和浩特市為中心的鐵路、公路、民航組成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主要鐵路干線有京包線、京通線、包蘭線、濱洲線、集二線;由于該區城市少而分散,地勢平坦,因此適宜發展公路交通。公路網以國道為骨干,干支線相結合,溝通各盟市旗縣的交通網絡.....
自治區經過不斷的艱苦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具有鮮明地區和民族特點的教育體系,從根本上改變了解放前基礎教育落后的狀況。
富饒美麗的內蒙古有著悠久、燦爛的群眾文化傳統,有著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形式,素有"歌海舞鄉"之美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