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寨,座落在仁化縣城西19公里的石塘鎮始建于清緒已亥年(1899年),由李自勝籌金三萬,前后用了十二年時間建成,大革命時期石塘鄉農會在此辦公,又是與反動派作斗爭的紅色堡壘。
上個世紀20年代,在這里打響了流傳青史的雙峰寨保衛戰。大革命失敗后,農民自衛軍第八獨立團第四營于1928年帶領群眾700多人退守石塘寨。同年3月29日,國民黨三個團,伙同當地反動民團,開始對雙峰寨進行武裝進攻。守寨軍民在營長李載基的帶領指揮下,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敵人的火攻、炮擊、空中轟炸等陰謀。在被包圍期間,全體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達9個月之久,最終因彈盡糧絕,缺水缺藥,被迫于1928年11月11日深夜分三組突圍,但只有30多人安全突圍。
近年來,為了打響雙峰寨這塊“紅色旅游牌”,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該縣先后投資30多萬元,翻新了革命歷史紀念碑,將原農軍飯堂改建為革命歷史陳列室,并聘請了兩名專職管理員和兩名專職講解員。同時,該縣還制作了《雙峰寨垂青史》等一系列專題片。加大了對雙峰寨“紅色旅游”的宣傳促銷力度。據了解,到雙峰寨旅游的游客有的是帶小孩接受傳統愛國主義教育,有的是重溫那段難忘的革命經歷。
雙峰寨,外形成長方形,石灰及青磚砌成。面積有4164平方米,有一個主樓和四個炮樓,其間有圍墻相連,墻高9米,厚1.2米,四個炮樓均為三層,高13米,主樓五層,寨外周圍護城河寬13.7米,面積4.878平方米,水深1.5米,占地面積9042平方米,是少有的巨型寨堡。
寨內四周均建有瓦面蓋頂的走廊,其中又分上下走廊,樓上稱走馬廊,寬1.3米;樓下稱半邊屋,寬3.15米,走廊溝通五個樓角,每隔3.9米有一小炮眼,包括五個炮樓在內共有55個炮眼。炮眼居高臨下,故這個古寨是個可守之地。
解放前的雙峰寨因戰爭的創傷和長年風雨侵蝕,已是滿目瘡痍,上下走廊全部倒塌,五個樓角均破爛不堪。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保護下,縣人民政府曾多次撥款維修。為進一步做好革命文物的保護工作,并充分以揮它的作用。于1978年,省人民政府把雙峰寨列為全省重點保護單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