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玄妙觀歷史悠久,千百年來,歷代遺留下了大量的文物碑刻、文化遺跡,內容涉及殿宇興廢、人物贊頌、天人畫像、官府告示、禁令等,為研究玄妙觀的變遷沿革和蘇州的歷史文化、社會風情,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在玄妙觀眾多的碑刻之中,老子像碑最為珍貴。該碑樹于南宋寶慶元年(1225),出于宋代刻石高匠張允迪之手。碑上刻有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所繪的太上老君像,有唐玄宗李隆基題寫的贊,還有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寅的贊,一塊石碑集碑贊、名畫和精美書法于一體,世稱之為“三絕 ”。此碑是蘇州現存畫像碑刻中最早的一塊,張氏是當時的勒石高手,曾參加著名的《平江城坊圖》的雕刻工作。像碑中的人物形象龐眉披鬢,毛根出玉,力健有余,膚脈連接,極蒼古,是謂仙風道骨之體,其畫所用焦墨勾線莼菜條的手法,使線條弧彎挺刃,植柱構梁,高側深斜,卷褶飄帶之勢,造成條紋磊落逸勢,筆跡遒勁,產生強烈的疏體特點和立體感覺,使老子神態超然,富有仙靈之氣。該碑糸有“畫圣之稱的中唐大畫家吳道子所繪。老子像碑幾經戰火、動亂、自然災害的滄桑而保存了下來,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道教文化的瑰寶,也是國家的歷史文物與藝術珍品。
玄妙觀三清殿東側,矗立著一塊高6。7米,寬2。7米的無字碑 ,它就是我國四塊著名無字碑之一的方孝孺無字碑 ,原為玄妙觀十八景之一。無字碑 原本是有字的,刻的是明代洪武間宰相、建文帝朱允 的老師、大文學家方孝孺撰寫的一篇碑文,記述的是洪武四年(1371)清理道教,稱玄妙觀為正一叢林,設道紀司,革昆山縣五十頃香火田充軍晌等史實。字字鐵劃銀鉤,不同凡品。后來燕王朱棣篡奪了侄子朱允 的皇位, 稱永樂帝,要方孝孺為他起草詔書。方孝孺誓死不從,結果慘遭殺害,十族同誅。他死之后,朱棣連這塊碑上的碑文都不放過,下旨全部鏟除,石碑就成了今天的無字碑 。盡管碑文是被朱棣強令鏟除的,但是,石碑仍補后人妥為保護,至今巍然獨存于玄妙觀內,就象方公不阿的高風亮節,將永垂于百姓們的心中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