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牌坊即圣保羅教堂的遺跡,位于澳門大三巴斜港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已經成為澳門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門之行的必到之地。每逢周日和公眾假日,在牌坊前還有學校表演團體演出中國傳統舞蹈,供游客觀賞。圣保羅教堂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體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筑風格與東方建筑特色的結合,它呈現出迭柱式,高27米,寬23.5米,厚度達2.7米,慢慢延伸的臺階增加了它的歷史沉重感。很長時間以來,中外建筑界、文物界和藝術界專家都十分重視大三巴牌坊,這絕非偶然。它氣勢恢宏,造型雄奇,僅上上下下裝飾性的圓石柱就有40根之多,猶如生來就是單獨的藝術品。中西合璧、雕刻精細,單獨是大三巴牌坊的造價,300年前已達3萬兩白銀。成為當時遠東地區最大規模的一座天主教教堂。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的耶穌會神父設計,由日本工匠以鬼斧神工的技術協助建成。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長石階則于稍后完成。這間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從其雛型起臺至現時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經歷三次大火,屢焚屢建,見證了活生生的歷史。1835年,圣保羅教堂被一場大火燒毀,僅殘存了現在的前壁部分。1835年1月26日黃昏,圣保祿教堂失火,一發不可收拾,焚燒了兩個多小時,整幢教堂幾乎付諸一炬,幸好教堂最珍貴的前壁仍能保存屹立,成為今日的大三巴牌坊,期間曾數度修葺,最近一次大規模的維修保養工程于1991年進行。“三巴”是“圣保祿”SAOPAVIO的譯音,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附近建有另一座較小規模的圣保祿教堂,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歷史,是澳門最為眾熟悉的標志,也是著名的旅游景點,初來澳門的游客絕不會錯過來此參觀、留景的機會。
由花崗巖構成的牌坊,乃仿照古希臘巴洛克的建筑風格,其上滿布浮雕,藝術構思精密,由上下五層,左右十縱迭柱圖案組成。由下而上,底層是教堂的三面大門。正門頂上用拉丁文刻有“天主圣母”字樣,左右對稱兩旁門楣刻有“耶穌基督”。第二層壁龕中均雕有耶穌會圣人像和貢著十字架的人物浮雕。第三層正中拱門內有童貞圣母立雕像和象征中國的牡丹花、象征日本的櫻花以及葡式帆船等浮雕。第四層有一耶穌圣嬰雕像,其旁刻有用以釘死耶穌的工具。第三和第四層兩邊均有一對具有中國藝術特色的石獅子。第五層有西方流行的百合花和東方色彩的菊花浮雕。在牌坊的最頂端有一銅鷹雕像。
這座古巴洛克式的建筑,矗立在大三巴街附近的小山崗上,前臨68級寬敞的石階,側鄰著名的大炮臺,氣勢雄偉,造型優美,大三巴牌坊經過300多年的風雨侵蝕,奇跡般屹立如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