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洞穴協會會員、國家AAAA級旅游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ISO9001質量管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景區——九鄉風景名勝區,距省城昆明90公里,距著名的石林風景區28公里。是以溶洞景觀為主體、洞外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融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名勝區。
九鄉風景區位于宜良縣九鄉彝族回族鄉境內。包括己建成開放的疊虹橋景區和將建設的大沙壩景區、阿路龍景區、明月湖景區(即柴石灘水庫)、馬蹄河景區。
九鄉風景區地處彝族、回族、苗族聚居的山區,氣候溫涼,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平均氣溫14.6℃。九鄉風景區內峰巒連綿,河流縱橫,林木蔭茂。屬典型的巖溶地貌。九鄉風景區境內有多條河流通過,其中徑流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南盤江水系、麥田河水系及獐子壩河水系通過。
九鄉溶洞群位于滇東牛首山西冀北。洞群發育于距今六億年以前古老的震旦紀燈影組淺海沉積的灰白色含硅質條帶的白云巖中,以硬、脆、碎的物理屬性而著稱。九鄉溶洞有雄、險、奇、美等特點,具體有五個方面:數量多,九張溶洞有大小66個,成群連片;體量宏大,洞穴粗獷、宏大、空闊、雄偉壯觀;類型齊全,幾乎集中了省內所有溶洞風景區的景觀類型;鐘乳石千姿百態,無奇不有;溶洞各有特點:臥龍洞空曠雄偉、幽深蒼茫;神女宮尺度宜人、層次豐富;白象洞空闊宏大、氣熱雄渾;老枯坑是垂直溶蝕和水平溶蝕相結合的典型,科考價值大;三腳洞氣魄雄渾、粗獷、空闊、幽深;大沙壩溶洞在半山坡密林中,洞中鐘乳石密集飽滿,琳瑯滿目,形象生動。
驚魂峽——全國最大的一個洞內峽谷,峽谷最大的落差有上百米。它的形成是由河床不斷下切而劈出,當年開辟游路,人攀洞壁而入,稍有不慎,便會掉進深淵,釀成悲劇,工人們要用繩索吊在腰間才能工作,那情境驚險異常,令人魂飛心懼。為了紀念這段開辟的艱險經歷,故取名驚魂峽。
臥龍洞——洞中雙飛瀑高達30米,枯水季節流量為2-3個立方米/秒,洪水季節兩瀑合二為一,如一條巨型黃龍,從懸崖上訇然而下,難分雌雄。
蝙蝠洞——因此洞在開發前洞內有數以萬計的蝙蝠棲息而得名,由于溶洞開發后,游人來得多,蝙蝠們也就搬家了。現在洞名也只是徒有虛名了。該洞主要景觀就是一片倒掛的鐘乳石——地下倒石林景觀。
景區內植被覆蓋率高,品種亦較多,云南松、華山松等針葉林和櫟木、樟木等闊葉林混生,青翠蔥郁的林木植被與綠水蒼崖、溶洞豐姿相映成趣,為該風景區植被的總體風貌。整個風景區內蒼崖峭立,峽谷幽深;松濤呼嘯,精禽啼唱;流水低吟,瀑布轟鳴,顯示出大自然的野趣和清新。
此外,景區還是古人類居住遺址: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正式進行搶救性發掘的張口洞遺址。系一萬年至五萬年甚至更早的舊石器時代穴居遺址,擬建云南省第一個洞穴博物館,是云南省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彝族先民崖刻:九鄉彝族先民崖刻達八十余塊,其創作年代約在二千年前的秦漢時代,在云南省內系首次發現,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研究價值。
九鄉地表景觀資源獨具特色,既有林茂竹秀,花香山巒的森林植被,錯綜復雜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觀;又有濃郁的風土人情,古老稀有的崖刻和古為類洞穴遺址等人文景鳳。這些景觀與地下溶洞結合,使九鄉風景區綜合性較強,更具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