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經院共積有21萬余塊經書刻版和少量佛教畫版。除少數書版的卷末只刻一面外,其余都是兩面鐫刻。刻版所用木材,采用堅硬的紅樺樹。木版先用火熏,烘去濕氣,再在陰涼處晾干,使之不易變形。印經院歷來注重刻版質量,筆劃雕深刻細,別有風格,而在刻書之前,對文字工作尤為重視。負責校讎書稿和繕寫的印經院秘書,都是博學之士。
該院最早刊刻的《三體合璧般若八千頌》,雕鏤精致,硃砂刷印,是所藏經版中的精品。印經院創始人第十二代土司主持鐫刻甘珠爾時,曾收集當時流傳的版本,聘請八幫寺著名學者司徒·卻吉迥乃整理,精心審閱校訂。歷時5年,共刻經版33748塊;丹珠爾的刊刻歷時7年,共刻經版64512塊。這部德格版藏文大藏經,聞名于世,并使印經院由此享有盛名。
此外,印經院還藏有不少其他珍貴的書版,如西藏醫學的經典著作《四部醫典》,是印經院創建時最早完成的一批刻版。又如《漢區佛教史》、《印度佛教史》(多羅那他著)等,不但是研究漢藏關系和印度古代史的難得資料,其書版也極為稀有。這里是藏族地區藏版最多的印經院,被譽為藏族文化寶庫。
印經院位于德格縣城中央,據說圍著印經院繞滿一千一百一十一圈就可算修行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