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橋梁結構成,偏于此處現天生。
誰驅五丁壘玉柱,誰鑿混沌水心泓。
橋自橋兮水自水,無心湊合非經營。
巖若無水橋空立,假水無橋水難行。
此水此橋合一處,造化安排有權衡。
但得處處天生就,跨湖架海悉坦平。
是清乾隆年間刻于天生橋南端摩崖上的詩,作者張秉彝。此詩對天然的天生橋景觀竭盡描繪感嘆,說明在很早以前,天生橋就在許多人心中眼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了。
天生橋位于今香格里拉縣城東10公里處,在香格里拉人心中早演繹為具有神秘色彩和美好含意的地方了。藏語稱天生橋為“白窮鬧脖”,漢語可譯為“蓮花生走過的天橋”。相傳當年蓮花生被吐請到西藏后,翻譯佛經,弘揚佛法。他常到各處游覽視察,到碩多岡河畔時,正值盛夏,暴漲的河水擋住了去路,只好住到河邊的神山上。山神得知蓮花生被水阻隔,施展法術,從山上搬來一塊巨石,在河上造起一座橋,蓮花生就從這橋上過了河。過橋后,蓮花生又在眾山神為他開的溫泉池子里沐浴凈身。此傳說使天生橋充滿了藏區特有的藏傳佛教色彩,使人無形中產生虔誠之心。
從天生橋流過的碩多岡河也被藏民們賦予了頑強的性格:傳說碩多岡河和從中旬城流過的那曲河是一母所生的姊妹倆。她倆為了投奔大梅,從雪山上同時出發。來到天生橋時,被堅固的石崖擋住了去路,姐姐那曲河退縮了,改道流向大中甸草原,妹妹碩多岡河不畏艱險,沖破石崖向前奔流……。天生橋還給人留下另一種神秘感:傳說當年木天王在天生橋附近動用人力開采此處所產的形如竹筷的筷子金,這些筷子金還沒有派上用場,木天王就瀕臨死亡,臨終時,把開采到的黃金埋在了天生橋附近。這種傳說據說真的引來了不少探寶者,卻不曾有獲寶者。
天生橋四周山勢婉蜒秀麗,傳說中蓮花生沐浴過的水池就是天生橋附近的地熱溫泉。每到春節,藏民們就來此洗澡,據說由此可洗卻一年的煩惱。有時候,溫泉池子里會擠滿穿戴整齊的人,不分性別,共同休浴這溫和滋潤的天然之水。羅錦輝先生曾拍下此種場景,題之為《彩泉》,此作品在1991—1992年國際環境攝影大賽中獲金獎,使溫泉和作者名揚天下。作品中人與自然和諧而存的主題也是天生橋自然的特點。
如今,天生橋已被開辟為旅游景區,有專設的住宿房舍和溫泉沫浴室、沐浴池。游人若在春夏之際來到天生橋,不僅可領略天生橋富含的歷史文化韻味和溫泉自然韻味,還可在廣遠山水間觀賞到草場特有的景觀:茫茫原野,瓊花瑤草爭奇斗艷。成群的牛羊隨草海起伏,好一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