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是烏魯木齊市的象征。它是一座褶皺斷層山,突兀挺立在市區中心地帶,由于山體主要是由二疊紀的紫紅色砂礫巖構成,故名紅山。它隔烏魯木齊河與西面的雅瑪里克山遙遙相望。
山勢呈東西走向,主峰海拔1391米。每當晨昏,巖壁映日,紅光熠熠,因而得名。因山頭狀如猛虎,氣勢非凡,峭巖色赤,故又稱“虎頭山”、“紅山嘴”。紅山與對面不足千米遠的雅馬里克山(俗稱妖魔山)相對峙。山下,烏魯木齊河縱貫南北。傳說紅山是天池中飛來的一條赤色巨龍,落地化為山巖,但仍不安分地緩緩向雅瑪里克山爬去,若兩山一旦合攏,烏魯木齊河被阻斷,城區便將化為汪洋澤國。于是,1788年,烏魯木齊都統尚安(一位講迷信的滿族地方官員),便下令在兩條“巨龍”頭上各建一座九級青磚“鎮龍寶”。其中紅山頂上之塔存留至今,而雅瑪里克山頭之塔則于二十余年前被大風吹倒,近年才新修復。
清嘉慶四年(1799年)曾修建玉皇廟一座,此廟“殿宇巍峨,赤土堊壁”,俗稱紅廟子。山麓還修建有大佛寺、北斗宮、地藏寺等宗教建筑。當地官員百姓有登紅山向東“遙祭”博格達的習俗。后因戰亂,上述廟宇皆毀于戰火。如今山頂廟宇為近年新建。
昔日,烏魯木齊河經常洪水泛濫,肆虐成災,為了“鎮山鎖水”,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清都統尚安下令在紅山之巔建造了一座統高10.5米的九級實心青磚“鎮龍寶塔”,至今完好無損。紅山寶塔已成了烏魯木齊市的象征,“塔映斜陽”也成了烏魯木齊八景之一。解放后,引水上山,廣植花木,修道建亭,辟園筑湖,建廟造樓,已建成一座總面積逾50.6萬平方米的山頂公園。游人攀登紅山絕頂,烏魯木齊雄姿可盡收眼底。
在距今2.7億~2.25億年前的二迭紀,烏魯木齊一帶是遼闊的內陸古湖盆,古湖盆中繁衍著數量巨大的古魚類、古兩棲類、古鳥類、古昆蟲和節肢動物以及茂密的古植物。它們死后被泥沙及時埋藏,經過復雜的地質作用,變成化石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烏魯木齊紅山和妖魔山一帶的地層中埋藏著豐富的化石,它們被地質工作者乃至一般的居民都能方便的發現和采集到。化石是重要的地質遺產,它能揭示古地理生態環境和古生物的演化歷史,同時也是一項可供觀賞和考察研究的旅游資源。古生態地理學家海濤先生對紅山地區古生態地理悉心研究20多年,采集到近千件珍貴的古\代生石,除大量的古鱈魚、古鳥類、介形蟲、瓣鰓類、古昆蟲、蘆木、羊齒等古代動動植物化石外,還發現了新的種群和珍稀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