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青海省位于祖國的西部,與甘肅、四川、西藏、新疆接壤,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地理坐標介于東經89°24′―103°04′,北緯31°32′一39°20′之間。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個神秘而誘人的地方,她仿佛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寶氣,平靜中顯出神奇風采。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東西長約1200公里,南北寬800公里,面積為72.23萬平方公里,境內山脈高聳,地形多樣,河流縱橫,湖泊棋布,因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湖泊――青海湖而得名“青海”。巍巍昆侖山橫貫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連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綿延,柴達木盆地浩瀚無垠。地形復雜多樣,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高原大陸性氣候,主要特征是:太陽輻射強;氣溫日差較大,年溫差較小;冬季漫長,夏季涼爽,降水分布地區差異顯著,季節變化大;東部地區雨水較多,西部1南部地區干燥多風,全年日照時數2500―3650小時,年均日照率達60%――80%;年接受的太陽能折合標準煤1623億噸,合電量360萬億千瓦時。主要地區年均溫度在-6―4℃之間,盛夏6―8月平均溫度為5.4―19.9℃,是天然避暑勝地。
【行政區劃】全省總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面積的7.5%,僅次于新疆、西藏、內蒙古自治區,居全國第四位。
青海省現轄西寧市、海東地區,以及海南、海北、黃南、玉樹、果洛5個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8個市、地、州。51個縣級行政單位。省會西寧市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人口和民族】青海省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漢、藏、回、蒙古、土、撤拉、蒙古等全國所有56個民族中的54個,總人口為528.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42.8%。人口密度為7.32人/平方公里,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推算的我省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68.5歲。除漢族外,藏、回、土、撤拉、蒙古族均超過萬人。
【歷史】距今六、七千午前,古代先民們就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上。斗轉星移,滄桑變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宗教盛行,青海成為藏傳佛教前藏圣地。也是昔日中原王朝與地方王國之間屢動干戈、長年逐鹿的戰場,稱之為“西戊氏羌地”。1949年9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省會西寧,結束了國民黨和地方封建軍閥在青海的統治,各族人民獲得了新生,迎來了光明,開發與建設打開了歷史上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