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簡稱長,別稱“星城”、“楚漢名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兩型社會試驗區),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之一,國家十二五規劃(2011—2015)確定的重點開發區域,南中國綜合性交通樞紐。長沙市現為中國湖南省的省會,是湖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是中國中西部地區最具競爭力城市,是我國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南部的特大城市。 長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發源地,經歷三千年歷史城址不變的城市,有文字可考的歷史3000多年,因屈原和賈誼的影響而被稱為“屈賈之鄉”。長沙又稱“楚漢名城”,走馬樓簡牘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蘊,位于岳麓山下的岳麓書院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征。歷史上涌現眾多名人,留下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1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4547.06億元,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穩居第7位,同比增長15.5%,GDP百強城市中排名第18位,人均收入居省會城市第3位。截止到2010年,長沙市建成區已達320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化率為67.7%。
預計2011年全年生產總值為5600億元,同比增長14%以上[1]。 城市榮譽 2006年4月9日,成功地獲得了2005年度中國十大節慶城市榮譽稱號。 2008年12月10日,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 2008年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2009年9月18日入選“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稱號。 2009年6月中國首屆最具軟實力城市稱號。 2010年榮獲“全國暢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稱號。 2010年榮獲“全國綠化模范示范城市”稱號。 2010年榮獲“最值得駐華大使館向世界推薦的最具中國特質的國際文化名城”稱號。 2011年7月,長沙入選“2011中國十大創新城市”、“2011中國十佳宜業城市”,2011年8月入選“2011中國最佳投資服務城市”。
2011年8月長沙市被評為“2010—2011年度中國十大會展品牌城市”,成為此項大獎組織評選以來,唯一連續四年獲得此項殊榮的城市。 2011年8月,長沙繼成為“兩型社會”試驗區之后,長沙再次納入國家層面的戰略重點,被列為節能減排的示范城市。本批8個城市,長沙是中部地區唯一入選的省會城市。 2011年10月13日,“2011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單發布,長沙位列第17名,成為中部最佳商業城市。 2011年12月20日,“第三批全國文明城市(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名單”公布,長沙以排名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第一的優異成績,榮登第三屆全國文明城市榜首。 2011年12月26日晚,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行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五周年慶典暨201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頒獎典禮上,長沙連續第4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并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五周年特別榮譽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