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民間節日簡單介紹,什么是拗九節?
農歷正月二十九日為拗九節,又稱“下九節”、“后九節”或“孝順節”。
拗九節主要在福州語系地區流行,其習俗是吃“拗九粥”。
拗九粥又稱孝子粥、下九粥。清代施鴻保解釋道:拗九粥“俗謂目連僧救母之遺,故亦稱孝子粥。”“又有稱下九粥者,初九為上九,十九為中九,二十九為下九也。”(清·施鴻保《閩雜記》卷1“窈九”條)
拗九粥在福州的規范煮法是,以糯米與花生、桂元、紅棗、芝麻、荸薺、豇豆等混合煮成,然后加糖。閩侯、閩清、福清、羅源、連江、長樂、平潭、古田、尤溪、霞浦等地,也大同小異。現在福州的拗九粥花樣更多,有傳統的甜粥,還有創新的咸粥。咸拗九粥用料考究,有蝦仁、淡菜、肉絲、目魚或魷魚、蔥菜等等,并加蝦油,更具地方特色。拗九粥除了全家聚食品嘗之外,還要饋送長輩。
福州地區還有“過九”的習俗。舊時民間視“九”為不吉利的數字,潛含不祥。“九”有“明九”與“暗九”之分;“明九”是指年齡中帶九的數,如十九、二十九、三十九等等;“暗九”是指年齡中帶有九的倍數的,如十八、二十七、三十六、四十五、五十四,等等。家庭成員及長輩中凡有“明九”與“暗九”的,均要“過九”。所謂“過九”,便是在“拗九節”這天早上吃太平面、太平蛋。在給有“九”的長輩送“拗九粥”的同時,還要送太平線面與兩個太平蛋,以祝愿平安過關,福壽綿長。這一風俗至今在福州地區仍然普遍流傳。
福建文化
福州舊俗,元宵節的紙燈在室內一直要點到拗九節這天,到晚上才焚化。現在此俗已不流行。
尤溪的一些地方,凡已婚未育或未生育男孩的少婦,往往在正月廿九前回娘家吃“九寶飯”,以圖吉利。娘家也為她們祈求早生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