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的美感在于山,其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西部分布著世界同緯度帶現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東部擁有秀水、奇峰、幽谷、險壑等諸多美景、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這一切讓武夷山成為難得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
風景名勝區,主景區方圓60平方公里,山峰平均海拔350米,屬典型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于東南”之美譽,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國際旅游組織稱為 “世界環境保護的典范”。游武夷山者,臨水可看山,登山可望水,只要乘上一葉竹筏,沿山中九曲溪順流而下,山沿水立,水隨山轉,山光水色,交相輝映,三十六峰,九十九巖,盡收眼底,其間更有距今約3800年高插于懸崖峭壁的懸棺,令人嘆為觀止。
武夷山脈橫亙千里,宛如一條綠色的長龍蜿蜒逶迤于閩、浙、贛、粵四省。馳名中外的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座落于武夷山脈偏北的最高地段,是我國東南大陸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被納入聯合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絡及評為具有全球保護意義的A級保護區。保護區與武夷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毗鄰,區內峰巒林立、氣勢磅礴,既有醇厚古樸的原始大森林風貌,又有造化神奇的俏麗英姿,是融雄渾、古樸、雋秀于一體的一方圣土,是回歸大自然的勝地。
歷史名山
武夷山是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早在新石器時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如今懸崖絕壁上遺留的“架壑船”和“虹橋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西漢時,漢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用乾魚祭祀武夷君。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并刻石記載,還明令保護山林,不準砍伐。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記》里,把武夷山列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稱之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宋紹圣二年(1095年),禱雨獲應,又封武夷君為顯道真人。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陳朝顧野王首創武夷講學之風。宋代學者楊時、胡安國和朱熹等都先后在此聚徒講學,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御書“學達性天”頌賜宋儒朱熹,匾額懸掛于朱熹親手創建的武夷精舍。故后人稱武夷山為“三朝理學駐足之藪”。至今山間還保存著宋代全國六大名觀之一的武夷宮、武夷精舍、遇林亭古窯址、元代皇家御茶園、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山寨以及400多處歷代名人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跡,為研究武夷山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特色景觀
天游峰
天游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是一條由北向南延伸的巖脊,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云,彌山漫谷;風吹云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站在一覽臺上望云海,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邀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一覽臺位于景區中心,是一處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臺。隨著時序流轉,在這里可以觀賞到日出、云霧、佛光、夕陽、明月等天游五絕,從一覽臺上賃欄遠眺,但見群峰點點。俯瞰九曲溪,可見溪水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峰上有一澗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約120m泉。峰上名木古樹眾多, 常綠闊葉林郁郁蔥蔥。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贊道:"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九曲溪
九曲溪兩岸是典型的單斜丹霞地貌,分布著36奇峰、99巖,所有峰巖頂斜、身陡、麓緩,昂首向東,如萬馬奔騰,氣勢雄偉,千姿百態。優越的氣候和生境,又為群峰披上一層綠裝,山麓峰巔、巖隙壑嶂都生長著翠綠的植被,造就了“石頭上長樹”的奇景,構成了罕風的自然山水景觀。自然美景也吸引了歷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將。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駐足在九曲溪兩岸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有高懸崖壁數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處;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鴻儒大雅的書院遺址35處;有堪稱為中國古書法藝術寶庫的歷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鄉民保護武夷山水和動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宮觀寺廟及遺址60余處。
大紅袍
大紅袍景區位于武夷山風景區的中心部位,景區著名大峽谷 "九龍窠"內。這是一條受東西向斷裂構造控制發育的深長谷地,谷地深切,兩側長條狀單面山高聳、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對峙駢列、獨特的節理發育,使峰脊高低起伏,有如九條巨龍欲騰又伏。峽口矗立著一座渾圓的峰巖,象一顆龍珠居于九龍之間,勢如九龍戲珠,高遠眺望,維妙維俏。谷地中、丹崖峭壁的上下,勁松蒼翠,修竹扶陳,綠意蔥蔥。久負盛名的武夷茶王"大紅袍"就根植在峽谷的最深底部。區內還有九龍洞、九龍瀑、九龍潭、海螺疊翠、流香澗、清淙峽、飛來巖、玉柱峰、雄獅戲龜等自然景觀和九龍名叢園,古代摩巖石刻等人文景觀。九龍澗、瀑、潭。九龍窠兩則懸崖峭壁上,常年不斷有巖泉滴落,涓涓細流匯成澗流,洞水流到九龍亭前山谷,澗床落差大,形成泉瀑,瀑下深潭稱為九龍潭,三者結合構成奇景,蔚為壯觀。
武夷宮
武夷宮又名會仙觀、沖佑觀、萬年宮,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臨九曲溪口,是歷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國六大名觀之一。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宮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宋街
武夷宮的仿古宋街全長約300米,南北走向,模仿宋代建筑風格,古色古香,富有宋代遺韻。街旁有五銖錢莊、茶觀、戈壁藝術館、武夷山市博物館、碧丹酒家等,其中武夷山市博物館設有“武夷文化之謎”展廳,藏有國家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村漢城遺址的文物和模型,還有令人稱奇的“架壑船棺”等,極具觀賞價值。
桃源洞
桃源洞又名小桃源,位于九曲溪六曲之北,四圍北廊巖、三層峰、蒼屏峰環列。由于位置幽深偏僻,一般游人較少前往游覽,但實為一處值得觀賞的佳境。順六曲溪北的山徑沿松鼠澗婉蜒上行約一華里,突見亂石嶙峋、澗水斷流,似已山窮水盡。然定睛細看,巨石下有一洞穴,僅容一人通過。穿過小洞,又見小澗流淌,跨過漳上石橋,史見洞門石刻聯曰:“喜無樵子復觀奕,怕有漁郎來問津”,相傳為一隱士依據仙凡在此對奕,樵子戰敗仙翁的故事所撰。進入洞門后,眼前豁然開朗,四面群峰環抱,中間谷地阡陌縱橫。春令時分,滿谷桃花拂春風,獨此佳境驚游人,真可謂是“洞天絕境”、“世外桃源”。
武夷大峽谷
武夷大峽谷擁有青龍大瀑布景區及大峽谷漂流兩大游覽項目,青龍大瀑布位于武夷山大峽谷公園西側,瀑布周圍森木茂密,水源十分豐富,深谷絕壁上;堪稱“華東第一漂”的大峽谷漂流河床屬桐木溪的一段,該溪為九曲溪的源頭之一,是武夷山最清澈最純凈的水源。
自助指南:
1、門票價格:武夷山風景區120元(三日有效);武夷山保護區80元;青龍大瀑布40元;龍川大峽谷40元;古漢城遺址80元;下梅古民居26元。
2、開放時間:全天。
3、交通指南:從武夷山市到武夷山景區有15公里,沿途都有招手即停的旅游專線車,票價在5元以內。如果打的話車費在30-40元之間。市區內有湖桃、西門、南門三個汽車站,景區內的車站設在三姑、武夷宮和星村。在武夷宮、玉女峰、九曲賓館、水簾洞、一線天、星村碼頭、永樂禪寺和蓮花峰等處均設有停車場。
4、最佳旅游時間:游覽武夷山的最佳季節是夏季,夏季雖然氣溫偏高,卻是萬物生長最為茂盛、武夷風光最具特色之時,此時去是最好不過的。6、7、9月是武夷山人比較少的時候,價格便宜,其中又以6、7月最好,這時水大,飄流較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