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京、魯、川、粵、蘇、湘、皖)之一,繼承了中華民族烹飪藝術的優良傳統,具有濃郁的南國特色。
菜,簡稱閩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以烹調山珍海味而著稱,在色香味形具佳的基礎上,尤以"香"、"味"見長,其清鮮、和醇、葷香、不膩的風格特色,以及湯路廣泛的特點,在烹壇園地中獨具一席。
省位于我國東南部,面臨大海,背負群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大地常綠,四季如春。沿海地區海岸線漫長,淺海灘涂遼闊,魚、蝦、螺、蚌、蠔等海鮮佳品常年不絕。遼闊的江河平原,則盛產稻米、蔗糖、蔬菜、花果,尤以荔枝、龍眼、柑橘等佳果譽滿中外。山林溪間盛產茶葉、香菇、竹筍、薏米及麂、石鱗、河鰻、甲魚、穿山甲等山珍野味。《福建通志》有"茶筍山木之饒遍天下"、"魚鹽蜃蛤匹富齊青"、"兩信潮生海接天,魚蝦入市不論錢"等詩句。這些都是古人對閩海富庶的高度贊美。福建人民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烹制出珍饈佳肴,膾炙人口,并逐步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閩菜。
福建菜,選料精細,刀工嚴謹;講究火候,注重調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福建菜顯示了四大鮮明特征:一為刀工巧妙,寓趣于味,素有剞花如荔,切絲如發,片薄如紙的美譽;二為湯菜眾多,變化無窮,素有"一湯十變"之說。如用牛肉、雞肉、火腿制成三茸湯后,根據菜肴烹制的需要,再選擇干貝、魷魚、紅糟、京冬菜、梅干菜、龍井茶葉或夜來花香等輔料中的一種料汁,摻進三茸湯,使湯的味道起了變化,給人以湯醇、料香、味新之感。三為調味奇特,別是一方。閩菜的調味,偏于甜、酸、淡,這一特征的形成,與烹調原料多取自山珍海味有關。善用糖甜去腥膻;巧用醋酸甜可口;味清淡,則可保持原汁原味,并且以甜而不膩,酸而不峻,淡而不薄享有盛名。閩菜還善用紅糟、蝦油、沙茶、辣椒醬等調味,風格獨特,別開生面。四為烹調細膩,雅致大方,以炒、蒸、煨技術最為突出。食用器皿別具一格,多采用小巧玲瓏、古樸大方的大、中、小蓋碗,愈加體現了雅結、輕便、秀麗的格局和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