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海
的環島海岸線長達一千五百八十公里,處處椰林樹影,沙灘水清沙細,成為中國南方一處度假勝地。文昌縣東郊椰林,海灘寬平、沙細,海水未受污染,暢游之余還可在此品嘗海鮮。三亞大東海是海南著名的海灘之一。數公里長的沙灘,水清沙白,在蔚藍的天空下,青山與碧海互相輝映。月牙形的海灣,遼闊的海面,晶瑩如鏡,只見金沙融融,陽光燦爛、海水碧藍、沙灘雪白、椰林滴翠。這里冬季水溫在18°C-22°C,是冬泳避寒勝地和渡假休閑者進行潛海觀光、海水浴、陽光浴的理想之地,被國家旅游局評為中國“四十佳”旅游景點之一。暢游大東海,沐浴著和煦的陽光,安然自在,人生的煩惱和紛繁的事務,統統被洗刷得干干凈凈。
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嵩縣南部。屬天然原始森林,占地四萬余畝,云煙深銷,峰巒隱現,可謂人間仙景。山峰雄奇巍峨,海拔在1500米以上之山峰37座,玉皇頂海 拔2211.6米,為中原第一高峰。君峰聳翠,層巒疊嶂,古松倒掛,壁立千仞。飛瀑龍潭,氣勢壯觀。黑龍潭、黃龍井,晶瑩碧透,山影倒映。白龍瀑布,九龍瀑布,像從天外飛來。懸泉拋珠,云飄霧繞,如群龍奔騰,似玉練旋舞。若逢麗日臨照,彩虹映現,景色更是奇艷迷人。山上為避署勝地。
鹿回頭
鹿回頭位于三亞市南部約6公里處,在遍布珊瑚礁石的海灘上,有一座山嶺拔地而起,從東北向西南伸延,然后折向西北,雄偉峻峭,貌似一只美麗的金鹿站在海邊回頭觀望,這就是黎族民間傳說中的鹿回頭。傳說在遙遠的年代,五指山上有一個勤勞勇敢的黎族青年,手拿弩弓,身備竹箭,正在搜山打獵。突然間,只見一只梅花鹿從樹林中跑出。梅花鹿被黎族視為吉祥之物,誰能獵獲它誰就得到幸福。青年獵手窮追不舍,翻山越嶺一直追到這個最南端的海灣,正要搭箭拉弓,只見梅花鹿倏然回頭,變成一位美麗的黎族少女,含情脈脈地迎上前來向他表示愛慕之心。后來,獵手和她結為恩愛夫妻,定居此地,把荒灘開拓成椰林,男耕女織,繁衍子孫,便成了一座村落。嶺是金鹿的化身,故此地以傳說命名。
南山
南山別名鰲山,是瓊南名山。距市區40公里,游覽區以北有255國道和海南環島高速公路通過。山高500余米,山上終年祥云繚繞,氣象萬千。南山寺枕靠南山雙峰,左丘右陵環抱,面向萬頃碧波。南山文化旅游區共分為三大主題公園。南山佛教文化園是一座展示中國佛教傳統文化,富有深刻哲理寓意,能夠啟迪心智、教化人生的園區。其主要建筑有南山寺、南海觀音佛像、觀音文化苑、天竺圣跡、佛名勝景觀苑、十方塔林與歸根園、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素齋購物一條街等。
三亞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風景區位于天涯鎮的馬嶺山腳下,距三亞市區約26公里。其前海后山,風景獨特。步入游覽區,沙灘上那一對拔地而起的高10多米,長60多米的青灰色巨石赫然入目。兩石分別刻有“天涯”和“海角”字樣,意為天之邊緣,海之盡頭。“天涯海角”就是由此得名的。奇石“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各自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這里融碧水、藍天于一色,煙波浩瀚,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如詩如畫。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的巨石雄峙南海之濱,為海南一絕,使整個景區如詩如畫,美有勝收。
南山文化旅游區
南山文化旅游區面朝南海,坐落在中國唯一的熱帶濱海城市——三亞市的西南20公里處,是中國最南端的山。南山歷來被稱為吉祥福澤之地。據佛教經典記載,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為了救度蕓蕓眾生,發了十二大愿,其中第二愿即是“常居南海愿”。唐代著名大和尚鑒真法師為弘揚佛法五次東渡日本未果,第五次漂流到南山,在此居住一年半之久并建造佛寺,傳法布道,隨后第六次東渡日本終獲成功。日本第一位遣唐僧侶空海和尚也在此登陸中國,駐足傳法。中國傳揚千古的名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則更道出了南山與福壽文化的悠久淵源。
鹿回頭山頂公園
鹿回頭位于三亞市南部3公里的海邊小山上,伸向南海、狀似坡鹿。這里三面臨海,四季山青,以其美麗的神話傳說聞名于世。主峰海拔275.1米。現在,鹿回頭山頂已建設成一座美麗的山頂公園,并根據這個美麗的傳說在山上雕塑了一座高12米,長9米,寬4.9米的巨型雕像。三亞市也因此被人們稱為“鹿城”.這里山岬角與海浪輝映,站在山上可俯瞰浩翰的大海,遠眺起伏的山巒,三亞市全景盡收眼底,景色極為壯觀。
西島
西島又名玳瑁島,西瑁島,位于三亞灣國家自然保護區內,全島面積2.8平方公里,居民3千多人口,世代打漁為生,是海南省沿海僅次于大洲島的第二大島嶼。
落筆洞
落筆洞旅游風景區,屬三亞市八景之一。在三亞市荔枝溝鎮境內,距三亞市區約15公里。洞在印嶺的一座奇特獨秀的小山峰上,為天然石灰巖溶洞。洞口高約12米,寬9米,深18米,洞頂逐漸升高約22米。洞的中央,有兩根鐘乳垂吊,形如巨筆懇空。傳說古時筆尖水滴不斷,人若能手接此水,便會文思敏捷,揮筆成章,或發財致富,延年益壽。洞底地上數塊平面大石形如硯臺,傳說此乃“神硯,“落筆洞”由此而得名。兩根“巨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破壞,現洞頂僅存半截殘跡。大石周圍怪石嶙峋,形狀各異,一眼望去,好像許多學子圍觀席地而坐!
落筆洞的摩崖石刻甚多。刻在壁上的“落筆洞”三字有尺余大,經考證為元代海北海南道宣尉云從龍所題。“落筆洞洞洞筆落”、“尖峰嶺嶺嶺峰尖”的刻字,順念與倒念都是一樣,令人回味無窮。
落筆峰有眾多的酷肖馬、犬、猴、龜等石景,洞的周圍還有不少如房如閣的溶巖洞,有名的“仙郎洞” (又名仙姑洞房)、“仙女洞”,各具特色。
三亞國家珊瑚礁自然保護區
我國海南島三亞附近海域,生長著大片美麗的珊瑚礁,吸引著大批中外游人。為了保護這里珍貴的珊瑚礁資源,經國務院批準,這里被定為國家級珊瑚礁海洋自然保護區。
三亞大小洞天風景區
大小洞天風景區(原海山奇觀風景區、古稱鰲山大小洞天),位于三亞市區以西40公里的海濱,總面積22.5平方公里,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大小洞天風景區以其秀麗的海景、山景和石景號稱瓊崖第一山水名勝。這里,崖洲灣弧弦百里、碧波萬頃,鰲山云深林翠,巖奇洞幽,遍布神工鬼斧,大小石群。山海之間宛如一副古樸優美的山海圖畫。歷代文人騷客莫不鐘情于這一方山水。
海棠灣
海棠灣其實只是“半灣”,地處三亞市海棠鎮與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交界處,因為行政區劃的原因,本來一個完整的海灣一分為二,屬于三亞境內的一半取名海棠灣,屬于陵水境內的那一半海灣名稱為土福灣,三亞這邊就叫海棠灣。兩處“半灣”岸線合計總長25公里。
蜈支洲島
蜈支洲島坐落于三亞市北部的海棠灣內,距三亞林旺鎮后海村2.7公里,北與南灣猴島遙遙相對,南鄰號稱天下第一灣的亞龍灣,距三亞市中心30公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38公里,緊鄰海南東線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快捷。
蜈支洲集熱帶海島旅游資源的豐富性和獨特性于一體。全島呈不規則蝴蝶狀,面積1.48平方公里,東西1500米,南北1100米,蜈支洲島的海岸線全長5.7公里,南部最高峰海拔79.9米。島東、南、西三面漫山疊翠,85科2700多種原生植物郁郁蔥蔥,不但有高大挺拔的喬木,也有繁茂葳蕤的灌木;不但有從恐龍時代流傳下來的沙欏這樣的奇異花木,還生長著迄今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號稱“地球植物老壽星”的龍血樹。寄生、絞殺等熱帶植物景觀隨處可見。臨海山石嶙峋陡峭,直插海底,驚濤拍岸,蔚為壯觀。中部山林草地起伏逶迤,綠影婆娑。北部灘平浪靜,沙質潔白細膩,恍若玉帶天成。
蜈支洲名稱的由來
蜈支洲島古稱牛奇洲島,在海南設立三亞市的時候,政府部門在核實各地地名的時候,當地漁民提供了一種說法,認為該島很象一種名為“蜈 支”的海洋生物,遂將該島改名為蜈支洲島,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