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的粉條湯,可能大多數人知道的就是近年來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后安粉和港門粉為代表的兩種粉湯。濃濃的大骨湯底,厚厚的胡椒味道,清爽中又不失濃厚的口感。獨特的口感和味道又區別與廣式湯粉。
與友人談天,問起他小時候對粉湯的感覺。他感慨頗多,說自己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吃過那記憶里老街的粉湯了。也許因為花開遍地的緣故,不管街頭巷尾,亦或是茶肆酒樓??谖渡隙家逊植怀鎏蟛顒e。而他最喜歡的粉湯是小街里的那口味道,現在都已不好找了,偶爾在鄉下也許還會見到。原先的海南粉湯,用的都是石磨出來的米粉,再手工蒸出來?,F在的都改用了機器磨制米粉,雖然口感上更Q了,卻失去石磨的細膩口感。一碗好的湯粉,應該是事先大鍋熬煮幾個小時,一遍遍撇去浮沫的大骨清湯或者是清清的海白湯。湯頭的做法也都是下南洋的華僑們從新加坡等地帶回的肉骨茶湯的改良。先用水燙下粉,后切好豬心豬肝之類的肉,放在粉上面,再沖入煲好的湯。湯清,卻又很夠味。粉也很清口,不像后安粉港門粉之種煮得時間長。兩口就能把粉吃完,然后再慢慢喝湯。那就是兩個字:舒坦!
偶然吃了一碗就像老友說的那樣做法的粉湯,那湯頭和粉的味道讓大家直呼過癮。好幾天都念念不忘。湯的上頭還加了厚厚的海瓜子。清甜的海鮮口感,再加上灑上胡椒面的嗆辣。吃的是大汗淋漓,忍不住直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