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中國人民的一大傳統(tǒng)習(xí)俗。粽子的歷史由來已久,且因地域不同,種類、花樣也各不相同,從形狀上可分為“角黍”“筒粽”“錐粽”“枕頭粽”“寶塔粽”等,從用料上有餡粽、果粽、豆棕、純米粽等。
中國幅員遼闊,許多地方都有符合當(dāng)?shù)厝丝谖兜聂兆樱⒂纱伺缮龅胤紧兆游幕瑯O具特色。其中,海南粽子與內(nèi)地粽子有所區(qū)別,一般的海南粽子呈方錐形,米為精白純正的糯米,餡料多為切方塊的豬腳、新鮮的瘦帶肥肉、咸蛋黃、蝦仁、火腿叉燒、紅燒雞翅,配以美酒、蝦米、精鹽、醬油、姜汁、蒜茸、五香粉、冬菇、枸子、胡椒粉、桔汁、味精攪拌腌制,做出來的粽子軟綿、濃香、味透、餡多,食而不膩,回味無窮。
那大粽子外形秉承了海南粽與內(nèi)地粽不同的特點,呈方錐形
在,給粽子排資論輩,當(dāng)屬定安粽子、那大粽子和澄邁粽子最為出名。其中,那大粽子以餡多料好、精工細(xì)作為特色,經(jīng)過那大傳統(tǒng)民間手藝制作而成的粽子、以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咸甜適中、香嫩鮮美而聞名島內(nèi)外,品嘗過那大粽子的人無不稱贊。許多外地人每逢端午節(jié),都會大批量快遞那大粽子,用以送親朋好友甚至銷售。
年過六旬的張壽良自小在那大鎮(zhèn)三角街生活,如今雖移居外地三十年,但說起那大粽子,依然如數(shù)家珍。“儋州的小吃種類豐富,不少小吃由于味道好還流傳地很廣泛。自豪的儋州人把其中比較出名的小吃編成歌謠‘長坡米爛洛基粽,王五狗肉香透胸。馬井紅魚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這其中的洛基粽,就是儋州粽子里最好吃的。后來洛基并入那大,洛基粽也漸漸成了那大粽的代表作,現(xiàn)在都統(tǒng)一叫那大粽了。”
說起包粽子,張壽良說,這是個技術(shù)活,也是體力活。小時候,臨近端午,那大人都會上山采粽葉,把葉子泡了一夜后再開始煮,煮到葉黃了才能使粽葉去澀出香。“那大粽子的配料比較講究,首先要選用淘洗浸兩到三個小時后撈起濾干的純凈糯米,加入少許精鹽攪拌;內(nèi)餡則選用豬腳、排骨、豬腿肉或者八分瘦兩份肥的五花肉,切成大小合適的方塊狀,加入蒜蓉、五香粉、料酒、味精、生抽等調(diào)料充分混合腌制,此外根據(jù)各家口味還有添加蛋黃、黑豆、紅豆、咸魚肉、蝦米等作為餡料。包粽子一定要扎緊了,每包一圈繩子就要牙齒和手指合力把繩子兩端扯緊,很費勁,但這樣包出來的粽子不會散。”
據(jù)張壽良說,那大人喜歡用柴火煮粽子,每逢端午,家家戶戶總是抬出一口裝滿粽子的大鐵鍋,架在門外用柴火燒煮。屋里屋外,街頭巷尾,都是煙霧繚繞,粽香濃郁。“一口口大鍋擺滿一條條街,香得小孩流口水,那個場面很壯觀的。煮熟一鍋粽子一般要六至八小時,一定要煮到豬骨頭酥爛,肥肉化成油,和粽葉的香味一起滲透到米里,這樣才算大功告成。一家人從早忙到半夜,等幾十個粽子一鍋鍋全部煮好,大家也都累壞啦。”
由于那大粽子聲名遠(yuǎn)揚(yáng),現(xiàn)如今的那大人不但過節(jié)吃粽子,平時也吃,包粽子不但給自家人吃,還批量外賣。饕餮一族如果品嘗那大粽子,不論何時去那大,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買到熱乎乎的那大粽。一個粽子大約半斤重,價格一般在2元到5元之間。怎么樣?想吃就快點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