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秀樓坐落在貴陽市區南明河的萬鰲礬石上,始建于明代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97年),是貴陽市的一個象征。
甲秀樓是貴陽市的標志。也可以說,是貴陽文化的象征。建樓以前,王陽明的再傳弟子馬廷錫曾在此建棲云亭講學傳道,張三豐真人曾云游至此,贊嘆此地氣象萬千,將來必是藏龍臥虎之地。
明萬歷二十六年,貴州巡撫江東之在此地建樓,名甲秀樓,取科甲挺秀之意。果然,此后貴州出了三位狀元,其中兩個住在從甲秀樓下流過的南明河畔。
甲秀樓是一座木結構的閣樓,三層三檐,紅欞雕窗,下有十二根白石柱托住檐角,四周以白色雕花石欄圍護。總高22.9米,頂層額題“甲秀樓”三字。它與涵碧潭、浮玉橋、芳杜洲、翠微閣、觀音寺、武候祠、海潮寺合成一組瑰麗的風景建筑群,舊有“小西湖八景”之稱。后雖屢遭毀壞,但經修葺和重建后,仍然氣度非凡。
歷代騷人墨客對甲秀樓題詠甚多,其中清人劉玉山所撰206字長聯膾炙人口,此聯比號稱天下第一聯的昆明大觀樓長聯還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貴陽的地理形勢及歷史變遷。集山光水色為一體的甲秀樓有一種獨具魅力的美。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到此一游又是一番別有情趣的享受。
貼士:如果不是特別喜愛古跡的游客,建議晚上去,甲秀樓的輪廓燈倒映在河水中,很漂亮。由于河水的緣故,夏天晚上很涼爽,夜市也會較白天多,還可以觀賞露天卡拉OK。
甲秀樓長聯:
“五百年穩占鰲磯,獨撐天宇,讓我一層更上,茫茫眼界拓開。看東枕衡湘,西襟滇詔,南屏粵嶠,北帶巴衢;迢速關河,喜雄跨兩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卻好把豬拱箐掃,烏撒碉隳,雞講營編,龍番險扼,勞勞締造,裝構成笙歌閭,錦繡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難與神州爭勝概。數千仞高凌牛渡,永鎮邊隅,問誰雙柱重鐫,滾滾驚濤挽住。憶秦通棘道,漢置戕河,唐靖且蘭,宋封羅甸;凄迷風雨,嘆名流幾輩,銷磨了舊跡千秋。到不如成月喚獅岡,霞餐象嶺,崗披鳳峪,霧襲螺峰,款款登臨,領略這金碧亭臺,畫圖煙景。恍覺蓬州咫尺,頻呼仙侶話游蹤。”
2、大小七孔:明清古風濃郁的石板街位于都勻市中心的廣惠路上,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全長
3、黃果樹大瀑布,高
4、國家
5、云峰八寨由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等八個屯堡村寨組成,它是明初征南大軍屯駐的核心區。每個寨子都建有寨墻、碉樓,石頭外墻包裹著江南民居風格的四合院鱗次櫛比,巷巷相通、戶戶相連,既宜人居又利巷戰,被學者譽為“冷兵器時代的最后堡壘”,堪稱軍事防御體系的杰作。于屯堡觀看古老原始的戲劇活化石——“屯堡地戲”。地戲起源于軍中“儺戲”,表演時的伴奏常用銅鑼、皮鼓等打擊樂器,演員額帶面具,面蒙青紗,腰圍彩裙,腳穿布鞋,身背戰旗,持戈揚戟,唱著“弋陽高腔”。登云鷲山一覽云峰八寨的全景。游覽云鷲山寺,寺內最獨特的建筑為華嚴閣,四面三層,建于兩塊巨石之上。